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了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对职业进行分类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
1995年原劳动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牵头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编制工作,于199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空白,标志着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职业分类体系基本建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职业构成和内涵发生较大变化,2010年底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一次修订工作,历时5年,颁布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为了适应当前职业领域的新变化,更好满足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需要,于2021年4月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二次修订工作。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终审通过,修订工作圆满完成。
最新版职业分类大典有哪些变化?
带你了解 ——
01
对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
近几年来陆续颁布了74个新职业,这次修订过程中把新颁布的74个职业纳入到大典当中。同时,围绕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绿色经济、依法治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比如围绕制造强国,把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纳入大典当中;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把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和农业经理人纳入大典当中。
经过这些调整之后,与2015版大典相比,在保持八大类不变的情况下,净增了158个新的职业,现在职业数达到了1639个。
02
对相关职业信息描述做了一些修订
对两个大类职业的名称和定义做了调整,对30个中类、100余个小类名称、定义做了一些调整;对700多个职业的信息描述做了调整。
03
对数字职业和绿色职业进行了标注
这次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同时,延续2015年版大典对绿色职业标注的做法,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这里面,其中既是数字职业也是绿色职业的,共有23个。这也反映出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带来的职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