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黃連勝”醒獅舞起源於清朝末期,盛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當地武術高手黃連勝所創。現主要流傳於深圳市寶安區上合村,在黃連勝到過的香港、荷蘭、印度都有其弟子在傳承。
上川黃連勝醒獅舞有兩個特點:武術引路和“武獅”。武術引路指的是每次表演,都需要展示一番徒手或器械的武術套路,向觀眾表明武功是其獅舞的基礎。黃連勝醒獅舞的武術以洪門拳為主流,結合南拳洪、劉、蔡、李、莫五大拳種和南少林十大流派的精華,自創了36點、72點、108點不同層次的拳法,編成實用的套路。“武獅”指的是表演時獅子狂野、凶狠,動作上大起大落,步伐迅猛敏捷。
上川黃連勝醒獅舞的表演方式分廣場表演和破陣表演兩大類。廣場表演主要表演傳統的醒獅舞表演,即平地、平台或高台表演。一般選一較寬敞的平地,三人參與表演,一人表飾大頭佛,兩人飾獅子。表演內容主要為“大頭佛引獅”、“獅子出洞”和上高台“獅子采青”。表演基本步形與步法有上步與退步、左(右)側步、左(右)交叉步、跳步、小跑步、碎步、四平大馬、八字馬、右仆步、雙弓步、行禮步、大四平步、開合步、麒麟步、跪步、虛步、吊步、插步、探步、金雞獨立步等。通過將以上步法交替使用,變現獅子的伏、坐、蹲、叩首、躍、翻、搖頭、擺尾、望、昂頭、原地繞頭、交叉跳步、喝水、舔尾、舔身、舔腳等動作。
破陣表演是給各家各戶拜年時的表演,陣是主人家用意會的象形陣式給舞獅者的考題,陣法有“七星伴月陣”、“蟹陣”、“蛇陣”、“蜈蚣陣”等。破陣必須按照一定的的章法及程序:“七星伴月陣”從正東方小盆破起,依南、西、北之序逐個破去,最後才破中心大盆;“蟹陣”需從坤位踩上蟹殼,先左後右逐個卸掉鉗和腿;“蛇陣”從七寸破起;“蜈蚣陣”從陣尾破起等等,最後擺出“吉利”字樣。伴奏鑼鼓是三星、五星、七星鼓點。
目前上川黃連勝醒獅舞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