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定貴(1919~1966),字勝堂,藝名毛娃,鎮安縣雲蓋寺人。民國初年“三合班”名藝人尹生的次子,商洛名須生來金榜的徒弟。與陳勝誌(藝名剛娃),張勝林(藝名田田)、張勝華(藝名苦娃)為同輩跟班師兄弟。他六歲學藝,七歲半登台,有“二黃七齡童”之稱。
他從小隨父浪跡江湖,閱曆豐富。幼年啟蒙於“三合社”,青年成長於“五福班”,中年揚名於“安樂班”,並先後四次在“抗建”、“三聖”等班任派師(即劇團業務股長)。多年的舞台生活,使其得以記會300多本戲,被稱為縣漢劇班社少有的“戲母子”。
尹定貴不僅記戲多,而且戲路很寬,對末、淨、生、醜、外、老、雜等行當門門精通,均能表現得惟妙惟肖。最擅長醜角,如表現《烤火》中趙易的怕妻,《打城隍》中鄉丁的愚昧,《鬧店》中王瞎子的貪色,無不令人捧腹。
民國35年(1946)由於生活極度困苦,導致雙目失明。為了度日,他繼續搭班演出,而且台步不亂。解放後,同師德勝等人參與組織雲鎮業餘劇團。1957年鎮安縣劇團成立,擔任主要教師,培養了一批漢劇新秀。但由於在舊社會身體長期受損,健康狀況一直很差,後來退職閑居,每日靠醫藥治療維持。1966年病逝於鎮安縣劇團。
尹定貴(1919~1966),字勝堂,藝名毛娃,鎮安縣雲蓋寺人。民國初年“三合班”名藝人尹生的次子,商洛名須生來金榜的徒弟。與陳勝誌(藝名剛娃),張勝林(藝名田田)、張勝華(藝名苦娃)為同輩跟班師兄弟。他六歲學藝,七歲半登台,有“二黃七齡童”之稱。
他從小隨父浪跡江湖,閱曆豐富。幼年啟蒙於“三合社”,青年成長於“五福班”,中年揚名於“安樂班”,並先後四次在“抗建”、“三聖”等班任派師(即劇團業務股長)。多年的舞台生活,使其得以記會300多本戲,被稱為縣漢劇班社少有的“戲母子”。
尹定貴不僅記戲多,而且戲路很寬,對末、淨、生、醜、外、老、雜等行當門門精通,均能表現得惟妙惟肖。最擅長醜角,如表現《烤火》中趙易的怕妻,《打城隍》中鄉丁的愚昧,《鬧店》中王瞎子的貪色,無不令人捧腹。
民國35年(1946)由於生活極度困苦,導致雙目失明。為了度日,他繼續搭班演出,而且台步不亂。解放後,同師德勝等人參與組織雲鎮業餘劇團。1957年鎮安縣劇團成立,擔任主要教師,培養了一批漢劇新秀。但由於在舊社會身體長期受損,健康狀況一直很差,後來退職閑居,每日靠醫藥治療維持。1966年病逝於鎮安縣劇團。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李�民 (1919~1991) 浙江省寧波鎮海區

李庶 福建省福州市

劉繼哲 (1919~1943) 陝西省漢中西鄉縣

丁維克 (1919~1998) 陝西省鹹陽禮泉縣

石邦智 (1919~2006) 土家族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 + 更多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白光德 (1896~1966) 陝西省商洛鎮安縣

王廷� (1893~1966) 陝西省商洛商州區

李秀峰 (1915~1966) 甘肅省慶陽寧縣

李榻山 (1901~1966) 陝西省銅川印台區

樊綬珊 (1880~1966) 陝西省漢中漢台區

江隆基 (1905~1966) 陝西省漢中西鄉縣 + 更多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