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達”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將這個問題拋給現在的廣東男籃,可能隻有主教練杜鋒和總經理朱芳雨能夠回答,因為絕大多數現役的廣東隊球員都沒經曆過隊史首冠,而易建聯則大概率不會搭理你——他的心真被媒體傷到了。
不過要是將這樣的問題交給廣東女籃,姑娘們大概可以圍著你嘰嘰喳喳地聊上好久,因為她們在去年才厚積薄發地拿到隊史首冠,興奮勁遠遠沒過去。
那對於一個球衣玩家,什麽才叫“突然發達”呢?第一個層次大概是收到市麵上難找的球衣,第二層次是發現這球衣是做工更精細的球員版,第三個層次則是將這樣類型的球衣收齊一整套。
我現在就差不多覺得自己“發達”了。是的,男孩子的快樂就是這麽簡單。
對於安踏出品的球衣,老球迷可能會有些壞印象,大多源自於15年前CBA賽場上那些會掉色、掉號碼的“劣質產品”。當時的CBA商業開發遠遠不及現在,球衣壓根沒有球員版和球迷版的區別,因為完全沒有“官方球衣市售”的概念,能流出市麵的大多是俱樂部自己印製的“複刻版”或者地下代工廠出的假貨。
在2012-13賽季被李寧奪走CBA籃球裝備讚助商的位置之後,安踏開始將目光投向少有人開墾的女籃市場,花了很多的心思設計與製作WCBA的球衣。經過多年的潛心改進,不服氣的安踏終於在2015年左右將一個頂尖國產球衣係列送到球迷麵前。
在廣東新世紀女籃俱樂部的幫助下,我收到了沉甸甸一箱的2015-16賽季WCBA廣東女籃球衣。球衣的所有者是胡璿,但這個本應從河北女籃轉會過來的姑娘並未在廣東女籃注冊成功,為她準備的球衣也就永遠成了“備用球衣”。
在2015-16賽季,安踏別出心裁地在主、客場兩套球衣之外增加了一套聖誕款球衣,作為特殊比賽日的服裝。可以看到,即便當時中國女籃正在一個低穀期,籃協和讚助商也沒有放鬆過對於聯賽的推廣與商業開發。
對於聖誕款球衣的測評,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江蘇女籃的聖誕球衣文章,所以在此不做贅述,隻拿廣東女籃的常規球衣為例子進行賞析。
李寧於2013-14賽季開始重新設計CBA球衣,正麵用球隊所在地的拚音字體取代了隊標大LOGO。安踏在女籃球衣方麵做出的改動選擇聽取球迷的意見:胸前使用中文字體,還創造性地融入了球隊的隊標。這就意味著,球衣的設計成本大大提升,除了要讓每支球隊的球衣各具特色,胸前標識也要有配套的變化。
在版型上,安踏也是“痛定思痛”,采取了更加漂亮修身的設計,凸顯女性特殊的美。從背麵可以更明顯看到兩側收腰的裁剪。
每次提到2015-16賽季的WCBA球衣,我總會感歎安踏設計的用心,但這份用心也注定難以收到回報。球衣沒有使用簡單的分區印染上色,而是在兩側使用單獨花紋的拚接布。要知道,球衣拚接塊數越多就意味著製作工藝越複雜,也越容易出現大塊的邊角料,造成生產成本提升。在女籃聯賽商業開發程度極低的情況下,這樣的球衣根本無法做到市售:賣便宜了虧本,買貴了沒人買。
但即便如此,安踏還是將“工匠精神”發揮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NBA球衣玩家總是緬懷阿迪達斯讚助的年代,因為R30球衣版型修長,球員版的球衣內繡精細,簡直就是藝術品。單說內繡方麵,安踏在這套女籃球衣上也達到不俗,居然能在一件球衣上做出三種工藝。
首先,正麵隊標采用的是最牢靠、最有質感的刺繡。其次,“WCBA”的LOGO和球衣號碼則采用了貼片燙印的方式黏合。據當年為WCBA設計球衣的安踏設計師Pedro裴透露,他跟自己的團隊專門跑了多次能承接快速反應需求的高端印花廠,最終做出了這種特殊的號碼貼片,采取貼布燙印的方式安置在球衣上,既美觀又減輕了重量,還不會產生內繡讓球員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可以看到的是,安踏非常貼心地考慮到了刺繡針腳會紮到皮膚的問題,於是在球衣內側襯上一塊無紡布,起到了隔絕作用。細節之處,紮實地體現了設計功力。
而在背麵,每件球衣都會印上球隊讚助商的名稱,這一步驟通常會交給各球隊自行處理。於是,廣東女籃的讚助商“馬可波羅”字樣便是最便宜也最易脫落的膠印——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匹克為WCBA球隊推出的球衣在全部細節上都采用這個印製技術,令球衣有了一定的廉價感。
2018年,廣東女籃官方宣布將自己的隊徽換成中國古代的神獸“朱雀”,寓意吉祥、勇敢和力量,而她們此前的隊徽還是“海豚”。在我眼中,兩個隊徽都有可取之處,代表粵女籃成長的不同時期恰到好處。但為何海豚的標識在2015-16賽季的球衣上沒有體現呢?因為隊標被放在了球褲上。
看到這裏,我對安踏這一係列女籃球衣的認可和誇獎已經感到辭窮,也意識到其實國產球衣並非沒有精品,隻在於重視與否以及願不願意花錢——用錢能解決的事情,可能還真不是什麽大事。
但故事講到這裏就完了嗎?彩蛋還沒看,怎麽能走。
除了聯賽裝備讚助商安踏提供的球衣,廣東女籃自己也有隊內讚助商,那就是耐克。六年前,耐克同樣為廣東女籃推出過好幾款訓練服,即便隻是在基礎款的球衣上加印“GuangDong”標識,一些小的設計細節其實也有所體現。
“Dalphins”是“海豚”的複數,花式英文字體簡約大方,而“GuangDong”字樣則直接明了。在藍色那套訓練服的褲腳可以驚喜地發現,一個“GD”簡標非常好看。從2019-20賽季開始,CBA的球衣設計才有了“視覺體係”這個說法,意即將係統的、統一的視覺符號係統運用在一個係列的設計品上。早在六年前,廣東女籃就已經有了這方麵的考慮。
不過最終,我還是更喜歡最簡約的那套訓練服,黑金的魅力難以阻擋。
作為一個小牛隊的球迷,我覺得這套球衣確實有點像這賽季達拉斯的客場球衣——其實我就是想吐槽一下耐克敷衍的設計。
最近社媒平台上有一句“沒有了,沒有奇跡了”的流行語,套用在女籃身上也很合適:這個賽季的WCBA聯賽“沒有了,沒有比賽了”,因為疫情導致的漫長休賽期先是令本季的WCBA推遲,再是直接取消。時至今日,本季WCBA的最終排名辦法還是沒有被公布,這樣“不了了之”確實令人心痛。
即便如此,我們都知道生活終將恢複常態,現在要做的就是為即將到來的未知做好準備。目前廣東女籃已經重新集結,除了李月汝、黃思靜和楊力維三名國手,其餘球員均在東莞大朗的駐地進行合練。不知道在下個賽季,廣東女籃的姑娘們能不能換上更漂亮的球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