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曆
謝石出身“陳郡謝氏”,最初擔任秘書郎,曆任黃門侍郎 、征虜將軍、尚書等職。
君川大捷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將領俱難及彭超在攻下彭城及淮陰後南侵淮南地區,六萬大軍逼近廣陵,謝石領水軍在塗中抵禦。及後在謝玄等人的進攻下於君川大敗前秦,成功解除了危機。戰後謝石以功封興平縣伯。
太元六年(381年),謝石升任尚書仆射。
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堅派遣大軍南侵,前鋒苻融率兵二十五萬渡過淮河。朝廷於是讓他解任尚書仆射,以征虜將軍假節為征討大都督,與侄兒謝琰、謝玄及西中郎將桓伊等領兵抵抗。
前秦於十月攻陷壽陽後,苻堅留大軍在後,與八千輕騎到壽陽親自督戰,並派晉朝舊將朱序向謝石勸降。但朱序卻向謝石建議在前秦大軍未到齊前擊敗其前鋒,從而奪其士氣,大敗前秦。當時謝石畏懼前秦大軍,打算不戰堅守而拖延戰事;然而謝琰卻勸謝石聽從朱序所言。下月謝玄所派的劉牢之擊潰梁成後,謝石領兵水陸並進,逼近壽陽,並與前秦軍隔著淝水對峙。謝玄等更成功勸說苻堅讓前秦軍後退決戰,乘秦軍後撤崩潰時率軍進擊,大敗前秦,獲得淝水之戰的勝利。戰後謝石以功遷中軍將軍、尚書令,進封南康郡公。[3-4]
聚斂無饜
太元十年(385年),謝石兄謝安去世,謝石遷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尚書令如故。當時謝石因公事而與吏部郎王恭互相批評,王恭忿恨而請求去職;謝石亦上請退位。當時謝石自行離職,於是被檢舉並被免官。及後朝廷下詔命其返回原職,但一年多仍不應命;謝石更多次上表求退,亦遭拒絕。謝石及後便請求依照王彪之在府中總理尚書令事務的前例,才獲得批準。太元十三年十二月己亥(389年1月26日),謝石病重,加開府儀同三司及鼓吹隊。然而,謝石尚未拜受就於次日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朝廷追贈司空。
議定謝石的諡號時,太學博士範弘之雖然認為謝石戰功及提倡興辦學校功不可沒,但因其貪婪奢華的行為而指責謝石,故此結合其淝水大功及貪婪的惡行而建議諡為襄墨公。然而最終朝廷都隻取彰顯其功勳的“襄”為其諡號,諡為襄公。
主要功績
軍事
謝安的三路部署中,謝石領水軍沿淝水順流到壽陽,兵力約有萬人,萬人水軍應算不弱。
前秦水軍記載:有“水陸齊進,運漕萬艘”之說,一是可能為極言出兵之盛,這本身也屬誇張懷疑之列;另可能指"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即後來完全沒見著的"益州水師"。"運漕"不可算有戰鬥力的軍隊,而此說實值懷疑。
苻堅進軍時,是在383年冬十月末,十一月初,北方大部分河道結冰或枯水,以水路運輸的可能性極少,此處當是誇張無疑。從前秦苻堅軍隊組成分析和戰後晉軍繳獲大批騾馬看,此戰北軍仍是以人力和騾馬來實現運輸。
南軍水師一向勝於北軍。淝水之戰,本應急在苻堅,而非謝玄,謝石拖垮秦軍之計也非無理,苻融陷壽陽,不得再進,很可能是因為必渡淝水,但苦於謝石水軍已經趕到,無法搶得水上優勢,淝水難渡,謝石水師雖難構成威脅,但阻斷在淝水,卻令苻融沒有辦法解決破水軍的問題時。謝玄急速進兵,不足二十天,兵臨壽陽,決戰最終由陸軍完成。
這樣看,謝石水師的迎阻還是頗成功的,但似乎對他在淝水之戰中的作用,曆來都較為忽視。
教育
謝石在尚書令任內,因學校敗壞,上請興複國學,教導士族子弟,並命各州郡都興修鄉校。上奏獲晉孝武帝接納。
人物關係:
謝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大臣,太常謝裒第五子,太保謝安之弟。最大功勳是統領謝玄等人為東晉於淝水之戰戰勝前秦。
早年經曆
謝石出身“陳郡謝氏”,最初擔任秘書郎,曆任黃門侍郎 、征虜將軍、尚書等職。
君川大捷
太元四年(379年),前秦將領俱難及彭超在攻下彭城及淮陰後南侵淮南地區,六萬大軍逼近廣陵,謝石領水軍在塗中抵禦。及後在謝玄等人的進攻下於君川大敗前秦,成功解除了危機。戰後謝石以功封興平縣伯。
太元六年(381年),謝石升任尚書仆射。
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堅派遣大軍南侵,前鋒苻融率兵二十五萬渡過淮河。朝廷於是讓他解任尚書仆射,以征虜將軍假節為征討大都督,與侄兒謝琰、謝玄及西中郎將桓伊等領兵抵抗。
前秦於十月攻陷壽陽後,苻堅留大軍在後,與八千輕騎到壽陽親自督戰,並派晉朝舊將朱序向謝石勸降。但朱序卻向謝石建議在前秦大軍未到齊前擊敗其前鋒,從而奪其士氣,大敗前秦。當時謝石畏懼前秦大軍,打算不戰堅守而拖延戰事;然而謝琰卻勸謝石聽從朱序所言。下月謝玄所派的劉牢之擊潰梁成後,謝石領兵水陸並進,逼近壽陽,並與前秦軍隔著淝水對峙。謝玄等更成功勸說苻堅讓前秦軍後退決戰,乘秦軍後撤崩潰時率軍進擊,大敗前秦,獲得淝水之戰的勝利。戰後謝石以功遷中軍將軍、尚書令,進封南康郡公。[3-4]
聚斂無饜
太元十年(385年),謝石兄謝安去世,謝石遷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尚書令如故。當時謝石因公事而與吏部郎王恭互相批評,王恭忿恨而請求去職;謝石亦上請退位。當時謝石自行離職,於是被檢舉並被免官。及後朝廷下詔命其返回原職,但一年多仍不應命;謝石更多次上表求退,亦遭拒絕。謝石及後便請求依照王彪之在府中總理尚書令事務的前例,才獲得批準。太元十三年十二月己亥(389年1月26日),謝石病重,加開府儀同三司及鼓吹隊。然而,謝石尚未拜受就於次日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朝廷追贈司空。
議定謝石的諡號時,太學博士範弘之雖然認為謝石戰功及提倡興辦學校功不可沒,但因其貪婪奢華的行為而指責謝石,故此結合其淝水大功及貪婪的惡行而建議諡為襄墨公。然而最終朝廷都隻取彰顯其功勳的“襄”為其諡號,諡為襄公。
主要功績
軍事
謝安的三路部署中,謝石領水軍沿淝水順流到壽陽,兵力約有萬人,萬人水軍應算不弱。
前秦水軍記載:有“水陸齊進,運漕萬艘”之說,一是可能為極言出兵之盛,這本身也屬誇張懷疑之列;另可能指"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即後來完全沒見著的"益州水師"。"運漕"不可算有戰鬥力的軍隊,而此說實值懷疑。
苻堅進軍時,是在383年冬十月末,十一月初,北方大部分河道結冰或枯水,以水路運輸的可能性極少,此處當是誇張無疑。從前秦苻堅軍隊組成分析和戰後晉軍繳獲大批騾馬看,此戰北軍仍是以人力和騾馬來實現運輸。
南軍水師一向勝於北軍。淝水之戰,本應急在苻堅,而非謝玄,謝石拖垮秦軍之計也非無理,苻融陷壽陽,不得再進,很可能是因為必渡淝水,但苦於謝石水軍已經趕到,無法搶得水上優勢,淝水難渡,謝石水師雖難構成威脅,但阻斷在淝水,卻令苻融沒有辦法解決破水軍的問題時。謝玄急速進兵,不足二十天,兵臨壽陽,決戰最終由陸軍完成。
這樣看,謝石水師的迎阻還是頗成功的,但似乎對他在淝水之戰中的作用,曆來都較為忽視。
教育
謝石在尚書令任內,因學校敗壞,上請興複國學,教導士族子弟,並命各州郡都興修鄉校。上奏獲晉孝武帝接納。
人物關係:








































經曆曆史事件:

相關成語:















同年(公元32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389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