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剛過,不少用戶在旅遊住宿上多了一種選擇,就是民宿。事實上,從2011年底國內出現第一家民宿預訂平台至今,已經過去了8年的時間,而非標以及個性化體驗的民宿也在成為更多用戶出行住宿的新選擇。
今天,小編整理了國內10家短租民宿預訂平台(不含酒店及長租公寓),為想嚐試民宿或者繼續選擇民宿的消費者提供使用參考。
(以下順序是按成立時間,排名不分先後)

1、愛彼迎:出境遊首選民宿預訂
口號:讓愛彼此相迎
愛彼迎成立於2008年,2015年正式進入中國,目前海內外房源600萬套,國內房源15萬套。從房源布局來看,愛彼迎的受眾依然是以海外用戶為主,包含部分有出境遊住宿需求的中國用戶。
2019年,愛彼迎在中國市場的本地化進程加快,體驗版塊深挖世界各地的深度體驗遊玩項目。體驗版塊是基於國外高度發展的旅遊消費階段提出,受眾也僅限於處在旅遊消費頂端的用戶,在中國,這部分用戶數量屈指可數。想要獲得更長足的發展,愛彼迎依然需要加快本土化的腳步。

2、螞蟻短租:家庭遊民宿預訂首選
口號:螞蟻短租,家庭出遊新選擇
螞蟻短租成立於2011年11月,是國內第一家民宿預訂平台,同時也是趕集網試水O2O模式的一次嚐試。依托趕集網流量發展起來的螞蟻短租,從口號不難看出,其主打家庭出遊群體。公開數據顯示,螞蟻短租在中國300多個城市及旅遊目的地擁有30多萬套房源。
雖然搶占先機成為國內民宿預訂平台的鼻祖,但後續的發展依然要緊跟市場和用戶才是長久之計。

3、途家:高端群體民宿預訂首選
口號:旅途中的家
途家成立於2011年12月,目前海內外房源數量為230萬套。
作為國內民宿市場的先行者,以B2C模式進入市場,主打高端公寓以及別墅等高端民宿,資源以及模式就注定了途家民宿走的是高成本高定價的高端路線,人群受眾定位到了高端消費人群,以斯維登為例。因為進入市場較早,前期對於民宿的用戶教育和市場培育做出貢獻。

4、木鳥民宿:年輕用戶民宿預訂首選
口號:木鳥民宿,挑你喜歡的住
木鳥民宿成立於2012年5月,是國內出現較早的第一批民宿預訂平台,目前平台房源數量超過90萬套,覆蓋海內外5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木鳥民宿在成立之初,聚焦家庭遊用戶,希望解決家庭出遊群體帶老人和帶孩子出遊住宿不方便的痛點,主打兩居室房源,提供可洗衣做飯有家一般溫馨感覺的民宿,為平台積累了大量兩三居室的民宿房源。
近幾年,木鳥民宿將人群定位轉移到年輕用戶群體中,希望民宿帶給用戶的是個性化十足的別樣住宿體驗。新口號挑你喜歡的住,也是符合年輕用戶選擇興趣偏好,平台主打網紅民宿也是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

5、小豬:商旅出遊民宿預訂首選
口號:酒店之外,就住小豬
小豬成立於2012年8月,目前海內外房源數量為80萬套,覆蓋700多個城市。作為愛彼迎的國內模仿者,小豬從開始主打合租模式,到現在主打商旅,逐步尋找細分市場。
新口號,酒店之外就住小豬,也是針對商旅用戶,希望從酒店處搶奪部分商旅用戶,但是針對商旅用戶的發票開具現在其他各個平台均可實現,其在此方麵的獨特性有待挖掘。

6、一家民宿:華人民宿預訂首選
口號:全球華人民宿預訂平台
一家民宿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主打海外民宿預訂平台,為出境遊的中國用戶提供一站式中文預訂民宿服務。現已覆蓋50多個國家、200多個城市,希望帶給用戶從未感受過的民宿新體驗。
從口號可以看出其受眾人群以華人為主,APP首頁的城市布局可以看出,熱門目的地中10個裏麵隻有4個是國內城市推薦,由此決定了一家民宿的小眾定位,即華人民宿預訂為主。

7、美團(榛果)民宿:學生首選民宿預訂
口號:住的不一樣
榛果民宿成立於2017年4月,是美團旗下的民宿預訂平台,背靠美團的大流量,同時也決定了美團的受眾人群以學生為主。目前房源覆蓋超300個城市,數量達35萬套。
榛果主打住的不一樣,平台上各種音樂節等,以及大力度的優惠,都是針對學生群體展開的。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同時,大力度補貼,以超高性價比俘獲學生群體。

8、熊貓短租:一個人出差旅行民宿預訂
口號:出差旅行,就選熊貓短租。
從口號可以看得出熊貓短租的用戶定位,是為一個人出差或者旅遊的用戶提供溫馨港灣。熊貓短租提供的房間,設施齊全,功能齊全,讓一個人的生活不將就。
這是一個很小眾的用戶群體,根據這個用戶群體來看,平台的房間種類相對比較單一,以公寓為主,對一個人住的用戶來說,垂直細分領域,更有針對性。

9、愛家民宿:高端民宿預訂首選
口號:你的私人訂製酒店
愛家民宿的口號是:你的私人訂製酒店,當然主要房源還是民宿,意在讓民宿用戶感受酒店般的服務。平台經營房源,統一管理,結合民宿和酒店的有點,用酒店的標準管理民宿,為用戶提供豐富優質的具有家庭氛圍的住宿選擇。
當然,從其經營範圍來看,屬於典型的B2C模式,運營成本高,民宿單價高,因為是公司自營團隊,所以在服務和品質的把握上很好,適合經濟寬裕的高端人士入住使用。
國內民宿市場出現百花齊放的場景,各種民宿預訂平台也不斷湧現,針對不同人群,使用不一樣的民宿預訂APP。在這個激烈競爭的市場上,各家APP依然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計,才能在大浪淘金之後依然存活下來,然後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