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体育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政策通知

媒体回声系列之三:汇聚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强劲动能

来源:19体育官方网站(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3-10-10 浏览次数:51

大江时评:

铺实成才“路子”,打造工匠“高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进一步营造重视、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匠心培育工匠,大国呼唤大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此次《意见》的颁布,对于加快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具有现实而重大的影响。

 

  创新“成长链”,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化进程越发迅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现实来看,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19体育官方网站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主力军”。截至目前,我国拥有技能劳动者超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

 

  搭建“大舞台”,激发培育高技能人才动能。要让高技能人才“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关键的是要让高技能人才在事业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一方面,要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破除人才成长的“天花板”。特别是要坚决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真正让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既要做好高技能人才的服务工作,将其纳入各地人才分类目录,又要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管理,选拔推荐优秀人才到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强磁场”,让更多大国工匠竞相涌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参与其中,才能汇聚磅礴的创新创造伟力。因此,高技能人才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也是大有可为的一代。我们要不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培育体系,为高技能人才铺实成长的“宽路子”。与此同时,要深化技能人才的培育、评价改革,切实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让更多大国工匠竞相涌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面对新时代发展的宽广舞台,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健全培育体系,加快培养力度,释放人才红利,就定能打造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新高地!

  (何莉)

人民论坛网评 | 

汇聚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强劲动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19体育官方网站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培养、选用、评价机制上下功夫,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人才使用机制,真正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畅通发展渠道,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培养是人才成长链条中的关键一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而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19体育官方网站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畅通人才的发展渠道,不断完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要强化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强化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和激励行业组织协调开展跨企业的技能培训,利用行业自身的优势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提升行业内高技能人才的锻炼成长。

 

搭好干事平台,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培养,以用为本,用好人才是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当今时代,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才争夺日趋激烈。
当前,我们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这就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施展才能的机会。
要以技能为导向使用人才,完善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注重青年高技能人才选用。要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彰显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尊重、重视。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更好发挥作用。

 

来源:大江网  人民论坛网

主编:孙兴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