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蒙驁資料簡介(個人簡曆及圖片) >

蒙驁資料簡介(個人簡曆及圖片)

来源駑箭離弦網
2025-07-05 07:31:46

蒙驁 - 簡介

蒙驁(?―前240年),齊國人,戰國後期秦國名將。官位和爵位達到上卿。蒙驁的出生年月不詳,早年的經曆史書上記載也很簡單,隻知道他原是齊國人,在秦昭襄王時投奔秦國,他在秦昭襄王時期和秦孝文王時期的經曆也沒有具體的記載。

蒙驁 - 秦莊襄王時期的為將經曆

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繼位,蒙驁從此出現在曆史記載中。同年,蒙驁奉秦莊襄王命進攻韓國,攻占成皋和滎陽。秦國在此建立了三川郡。另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此戰之後,韓國割讓成皋和鞏給秦國,秦國設立三川郡,秦國的疆界到達了魏國的都城大梁。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公元前248年率軍進攻趙國,平定太原。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公元前248年帶兵攻打魏國,攻克了高都和汲。

公元前248年率軍進攻趙國,攻占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而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此役發生在公元前247年。

公元前247年在河外和信陵君率領的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作戰失利,被迫退回秦國。據記載,當時秦國不斷的進攻魏國,魏國赦免並召回因竊符救趙事件而流亡在趙國的信陵君,信陵君因此組織了五國聯軍對抗秦軍。顯然在此之前蒙驁應該在率領軍隊進攻魏國。

蒙驁 - 秦始皇時期的為將經曆

秦昭王時自齊入秦。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驁為秦將,率師伐韓,奪取中原要地成皋、滎陽,置三川郡。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趙重鎮晉陽,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領兵攻韓,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驁率軍東向攻魏。屢敗魏兵,後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聯軍擊敗。五年,秦聞魏公子死,使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使秦國土與齊相接,對韓、魏形成三麵包圍之勢。因屢立戰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其子蒙武、孫蒙恬均為秦國名將。

蒙驁資料簡介(個人簡曆及圖片)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繼位。在秦始皇繼位的初年,蒙驁與王��、��公三人成為了當時秦國最重要的將領。據《史記・秦本紀》記載,同年晉陽反叛,被蒙驁平定。而據《史記・六國年表》記載是秦軍攻占了趙國的晉陽。可能是被秦國占領的原屬趙國的晉陽又叛歸趙國,但又被秦軍攻占。

公元前244年率軍進攻韓,攻克十三城。據《史記・秦本紀》記載同年進攻魏國的��和有詭,到第二年(公元前243年)攻占了這兩城。公元前242年攻魏國,攻占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二十城。並建立了東郡。⠀

蒙驁 - 戰亡

公元前240年,秦軍分兩路:一路由名將蒙驁統帥,北出太行,攻打趙國的龍(今河北行唐)、孤(今河北行唐北)、慶都(今河北行唐附近),試圖切斷邯鄲周圍地區與北方代、雁門的聯係,防止李牧南下救援邯鄲。另一路則由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成蛟率領,預期從上黨的屯留(今山西屯留南)東出太行,直逼趙國都城邯鄲。之所以讓成蛟統帥大軍攻打邯鄲是因為他曾經在趙國擔任人質多年,對於邯鄲周圍的狀況相對熟悉。不過,秦國似乎錯信這位年僅十八歲的王弟,他率領的大軍在屯留長期逗留,止步不前。這就造成蒙驁的北路大軍變成了孤軍深入,趙國可以充分騰出手來殲滅北路的秦軍。於是龐暖親率大軍北上打擊蒙驁。蒙驁軍隊結寨於曲逆(今河北順平)西南的都山。龐暖認為:都山之北惟堯山最高,登堯山可望都山,宜往據之。於是使扈輒率兵2萬先行,軍至堯山,先有秦兵4萬在堯山駐紮,被扈輒衝上殺散,趙軍確立了堯山的據點。蒙驁令張唐帶兵2萬前來爭山,龐暖大軍亦到,兩軍在山下屢戰。扈輒在山上舉紅旗為號,張唐往東,紅旗東指,張唐往西,紅旗西指,趙軍潮水般向紅旗指處圍裹。龐暖激勵將士:有擒得張唐者,封以百裏之地。趙軍個個奮勇爭先,張唐奮力衝殺,卻不能透出重圍。這樣的險境還是張唐第一次遇到,此後對他造成了長期的心理障礙,他對於趙國的畏懼一直到甘羅勸說後才有所削弱。危急之時蒙驁領軍殺到,救出張唐,同回都山大營。這時成蛟一路仍然沒有動靜,蒙驁見形勢不利,隻得撤退。龐暖派兵埋伏於太行山密林深處,亂箭射殺蒙驁,秦軍大敗,趙國頓時國威大震。公元前239年,秦長安君成蛟在屯留叛降趙國,趙封其於饒。

蒙驁 - 家族

蒙驁是秦國蒙氏家族開創者,為蒙氏家族在秦國的立足開創了非常好的基礎。其子蒙武、孫蒙恬、蒙毅等都相繼為將,顯然都是與蒙驁的戰功分不開的。蒙驁在其僅被史書記載的九年時間裏,幾乎每年都作為主將帶兵出征,共攻克七十餘城,在秦國曆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