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交電商行業在我國得到了爆發式增長,2019年預計市場規模達2萬億元。隨著“互聯網+創業創新”的推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社交電商產業又迎來了茁壯成長的新春天。

電商的三要素是人、貨、場,在經曆以貨為中心、以場為中心之後,出現了以人為中心的社交電商。相較於傳統電商,社交電商在產品端輕運營,主要是通過平台運營,匯聚數量龐大的用戶群,然後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分享,實現產品銷售。
可以有效解決品牌廠商信息傳播、商品分銷難題,也可以有效解決大眾低成本創業的需求……憑借著這些獨特優勢,社交電商在短短幾年間得到了企業、創業者、消費者、有關部門的支持迅速崛起,成為新零售的主力軍。
股價下跌
8月22日晚間,社交電商平台雲集發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雲集實現營收30.64億元,同比下降5.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8450萬元。
財報發布後,雲集股價表現不佳,開盤跌超10%,截至收盤雲集股價報9.39美元,跌幅11.42%。
對此,雲集方麵在財報中表示,雲集自2019年初開始營銷市場業務以來,一直在微調業務模式,未來雲集計劃通過逐步提高向合作商家收取的傭金率來提高未來幾個季度的運營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雲集已經連續三年業績下滑。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間。雲集分別淨虧損2466.8萬元、10572.4萬元、5632.6萬元。
二季度財報顯示,雲集GMV(網站成交金額)同比增長46.4%至82億元。報告期內,雲集的商品銷售收入27.316億元,同比下滑8.7%;會員項目營收2.676億元,同比增長9.4%;市場業務營收5300萬元;其他營收1190萬元,同比下滑32.9%。
雲集二季度運營成本為23.831億元,同比下降8.9%。其中,雲集銷售與營銷支出為3.394億元,同比增長44.2%;技術和內容支出9160萬元,同比增長186.2%。
財報顯示,雲集會員粘度很高。截至2019年6月30日,雲集交易會員從366萬增至823萬,同比增長125.1%;付費會員從463萬增至1077萬人,增長132.1%。
數據顯示,雲集上市首日,盤中股價創下18.20美元最高價,8月26日,該股盤中最低價為7.35美元,以此計算,雲集上市以來市值最高蒸發23.653億美元,以當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7.0810計算,雲集市值最高蒸發167.49億人民幣。
曾涉嫌傳銷吃近千萬元罰單
華牛原創小編根據公開資料得知,雲集成立於2015年5月份,是一家不滿五歲的互聯網公司。官網顯示,雲集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提供美妝個護、手機數碼、母嬰玩具、水果生鮮等全品類商品。
擁有超過4500萬普通用戶和700萬付費會員,單日銷售額最高超過8.7億元。模式上雲集自己賣貨自己配送,通過社交特別是熟人社交的方式在促進銷售。
根據雲集招股說明書顯示,雲集2016和2017年營收分別為12.84億元、64.44億元,2018年營收為130.15億元,同比增長102%。雲集2016年、2017年、2018年的GMV分別為18億、96億和227億。相比2017年,其2018年的GMV同比上漲了136.46%。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雲集淨虧損分別為2466.8萬元、1.05億元和5632.6萬元(約合819.2萬美元),即2018年淨虧損較上一年減少46.7%。
此次IPO前,雲集創始人、CEO肖尚略為第一大股東,持股46.4%;鍾鼎創投為雲集第二大股東,持股13.7%;CPYD新加坡有限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10.5%;雲集首席技術官郝煥持股2.5%。
值得一提的是,雲集曾因涉嫌傳銷收到過958萬元的罰單。2017年5月份,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浙江集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並指出雲集微店招募店主的過程中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等行為,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的規定,涉嫌傳銷行為,下達了958萬元的行政處罰。隨後其公眾平台訂閱號和服務號被微信平台永久封號。
雲集微店的聯合創始人郝煥認為,微商之所以被人詬病,主要是缺乏監管和誠信體係。而雲集微店則讓微商中“賣貨”的人群借助雲集微店平台正規化,為他們提供保障並且賦能,讓社交電商推薦成為一種可持續、正規化的商業模式。
小結
雲集微店因“三級分銷”違反《禁止傳銷條例》,曾在2017年5月收到杭州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罰單,沒收違法所得約808萬元,罰款150萬元。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集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微信公眾號被永久封號,目前公司官方公眾號賬號主體為“雲集共享科技有限公司”。
隨著社交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發展逐漸告別野蠻生長階段,步入“下半場”,更加規範良性的發展將成為今後的核心趨勢。事實上,隨著社交電商逐漸向正規化、品牌化發展,規範網絡銷售行為,加強內外合規宣傳監管等已經成為行業共識。